高校应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

 在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大浪潮下,教育事业也正面临着数字化变革的挑战。《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里明确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要求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

  2022年9月9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数字化转型是世界范围内教育转型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层面在积极推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如何在这场数字化的浪潮中起到引领作用,对于进一步推动数字教育、促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强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数字化转型此起彼伏的呼声中,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内涵还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和环境的影响下,高校的数字化转型面临着一定的“困惑”。我们需要直面这些问题,找到真正的原因,对症下药,才是解决之“道”。

高校数字化转型之“困”

  意识之困

  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需要高校领导从意识上转变传统的观念,明确高校数字化转型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基础。高校领导层因为看不清数字化转型的前景和风险,害怕变革,或还未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只看到目前取得的成绩,踌躇不前,所以存在不愿转或不敢转的现象。作为高校领导层,应该站在后天看明天,以更广阔、更前瞻的视角去构想学校的未来,将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与高校发展的战略匹配,通过转型去实现战略,才能提升高校的综合竞争力。

  破局点之困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全局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也就是破局点,再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实现转型。高校可以从关键业务入手,以数字化的视角进行审视和思考,抓住业务的痛点、难点或需求点,分析与业务相关的数据,将数字技术融入业务,通过“数据+技术”双轮驱动的方式,提升全局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效率。

  在寻找破局点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先易后难、相对成熟的业务点优先原则,切勿在找不到业务切入点的情况下,贪大求全,不分主次,全面冒进,这样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精力,随之带来的风险也会越高,可能造成停留在原来的信息化水平层次进行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无法破局。

  运营能力之困

  高校数字化转型不是单靠信息化部门或者某一个部门单独能完成的事情,需要有一个长期稳定的校级组织机构,履行统筹和协调的职责,并且具备持续支撑数字化运营的能力,推动校内各个业务部门共同协作,保障转型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基本都有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同样职能的机构,但是真正承担起推动全校信息化工作开展,保障相关规划可以落地实施的不多。

  因此,成立一个保障高校数字化转型的组织机构相对容易,但是该机构要持续有效运营,需要人员、技术手段和管理办法等多方的配合和支撑,更需要领导层坚定的决心和强大的执行力。支撑运营机构的团队需要既懂技术和管理,又熟悉具体业务,既懂战略规划,又熟悉解决方案,这样的人员队伍很难一蹴而就,需要在转型实践中不断培养、积累和壮大。

高校数字化转型之“惑”

  数据治理就是数字化转型吗?

  数据治理是一个对数据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数据质量,发挥数据价值的过程,为大数据分析和决策积累大量有效的数据,为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底座”,奠定数据基础。数据治理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激发数据要素潜能的关键。

  不管是数据治理还是数字化转型,都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高校数据治理打通了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壁垒,促进数据在校内的共享流通,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精准的数据服务。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等新一代技术的持续发力,通过数据治理赋能高校数字化转型,可助力高校实现数据驱动式的战略发展。

  是逐步迭代还是一步到位?

  高校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持久战,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无法一步到位,特别是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全面的变革很难同时推进,无法将每个环节都定义得很清晰,只能在不断的转型过程中逐步迭代。

  高校数字化转型可以分阶段逐步实现,这样既可以将任务进行分解,又可以降低变革的风险。高校面对每个转型阶段不同的建设重点制定相应策略和转型路径,找到每个阶段的破局点,做好组织、人员、文化、领导力、技术等保障措施,确保数字化转型的有序推进,实现“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是修补完善还是创新变革?

  高校开展数字化转型不是赶时髦,而是一场触及组织架构、业务模式、权责体系和高校文化的深刻变革。传统的“烟囱式”IT系统架构,独立的业务架构,已经成为阻碍高校数字化创新发展的主要原因。如果只是拆墙补漏,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部分问题,但长久来看,总会暴露出弊端。

  数字化转型是在教育模式、管理模式、系统架构、业务架构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需要重塑组织架构、协同机制、文化理念和价值体系,形成一套完整的数字化创新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根深蒂固的问题,推动高校数字化转型的车轮继续前行。

高校数字化转型之“道”

  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高校做了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始步入数字化转型的探索期。数字化转型对于高校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转型不是简单的利用新技术进行创新应用,数字化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实现高校发展理念、组织架构、教学模式、管理手段等全方位的转变。

  制定转型战略

  每一个高校都有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面对数字化转型怎么转、往哪里转的困惑,切忌盲目跟风。结合高校自身内外部发展的需求和诉求进行评估,下定决心,找准数字化的突破口,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指引,借鉴国内外高校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制定好数字化转型战略和战略实施路线图,走好自己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构建运营中心

  对于高校来说,很少提到“运营”这个词,然而运营是一个内涵非常广泛的概念,数字政府需要运营,企业数字化需要运营,高校的数字化同样需要运营。数字化转型短期无法看出成效,需要建立长效的运营机制,构建校级数字化运营中心,获得一把手领导的支持,同时坚持上级组织机构的领导,坚持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的配合协同,坚持培养数字化的人才,让数字化变成一种文化和习惯,打造系统化、持续化的运营模式。

  搭建中台架构

  高校的数字化转型既是管理模式与教育模式的转型,也是系统架构的转型。数字化转型离不开信息化建设,各个高校在大力发展信息化的阶段,建设了各种各样的业务系统,到了智慧校园阶段,发现业务系统之间的业务和数据都彼此孤立,无法提升工作效率,更别说发挥数据的价值。

  因此,可以考虑引入中台的架构,从业务、数据、应用和技术四个方面考虑架构的部署,根据数字化建设的程度,逐渐搭建可进行能力复用和资源复用的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应用中台等,以满足高校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夯实转型软实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高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仅仅靠战略和规划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管理层的支持,需要有执行力的组织机构,需要有强大的人才队伍,更需要广大师生对数字文化的认同,这些都是高校数字化转型的软实力,是高校能否成功转型的有力保障。高校需要夯实这些软实力,才能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和教育模式的限制,实现数字化转型的美好愿景。

  打造创新机制

  高校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在这个过程中抢占先机,需要一直保持创新,只有不断地变革和创新,才有无限发展的可能。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面对内外部的竞争压力和冲击,需要建立数字化的创新机制,激发全体师生的创新活力。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采取多元化的措施来激励师生进行数字化创新,创造性地用好数字化技术,保持高校可持续创新发展的动力,形成具有高质量教育竞争力的创新发展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