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清华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张小平,在接受有关高校信息化工作的采访时表示:“核心是数据,没有数据寸步难行。数据治理做不好,数字化转型就无从谈起。”
《中国教育网络》:
疫情三年对高校信息化工作有很多改变,这三年的工作对学校信息化的未来发展有哪些影响和启示?
张小平:
经过疫情的历练,各高校的体会应当大致相同,如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保障、疫情所需人员流动管控、流调相关数据整合等都成为信息化工作的重心所在。我们在疫情防控中体会极深的一点是,信息化工作的核心关键词之一是数据,尤其是全面、完整、准确的学校整体运行数据。
现在虽然疫情已经结束,但高校数字化转型却刚刚开始。如果缺乏数据支撑,那么高校数字化转型将是空中楼阁、天方夜谭。疫情中,虽然是防控工作倒逼我们不得不重视数据,但现在来看,疫情只是检验高校现代化运行管理的一次具体的应用场景,未来还有各式各样的其他场景。因此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类挑战,我认为即使疫情已经结束,各高校也不应掉以轻心,而应继续保持和延续对数据的高度关注。
数据是未来高校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中国教育网络》:
是否可以就“数据是未来高校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做进一步阐释?
张小平:
可以说,高校科学决策脱离数据会寸步难行。在前期信息系统建设完备后,机器把人从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由于生产率和生产效能的提高,相关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一步去统计、分析数据,并尝试挖掘深层次的问题。
以教务数据为例,以往目标是统计清楚每位学生的学分数据、计算学分积、完成选课排课等,但如今在信息系统的加持下,这些统计调度工作变得异常简单,也能快速操作完成。
同时,系统中还存储着其他海量数据,那么相关人员是否可以利用数据去分析学生的情况?如每位学生在每门课上的成绩分布;或教师的教学质量,如不同老师教授同一门课程,哪些课堂的表现更好?分析这些数据并得出结论后,相关部门就能进一步做整体的学情分析、师资分析和学风态势等分析,学校整体运行管理也有了扎实的行动依据与抓手,可以实事求是、合理合规地依“数”治校。
《中国教育网络》:
疫情对信息化团队的能力与思维提出了哪些不同以往的要求?
张小平:
从数字空间的高校建设视角来看,各高校信息化部门承担的职能非常综合。从规划角度看,信息化部门像规划处,从安全角度看,像网络空间的保卫处,从建设管理角度看,像基建处,再从运行保障角度来看,又像是后勤修缮中心等运维保障部门。所以表面看去,信息化部门承担的职能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但当我们穿透表面看本质,信息化部门的综合职能可以凝练为一句话,即承担未来数字空间中的数字校园的建设与运维。所以对于信息化团队来说,站位一定要高,千万不能低。站位低,就意味着会把工作看得很琐碎,干得很琐碎,这样就不能完成你真正的使命,而迷失在每天的各种琐碎工作中。站位高了之后,每个人就能清楚工作的动机、原因、标准和意义,当每个人头脑中都有一个统一、清晰的未来蓝图,呈现出来的工作成果和质量自然会有所不同。
我们的设想是,未来数字空间中还会有一个“数字孪生”高校在伴随运行。“数字孪生”高校与实体校园平行同步,为实体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多可依据的数据以及科学决策参考,使学校的发展运行具有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和更高效能。
不可置否的是,构建过程中有大量的面向各类具体业务的基础建设工作需要信息化团队去配合完成。但是在处理基础工作的过程中,团队成员的站位一定是面向未来,对自身工作进行高标准、严要求。因此,如果业务部门原有的业务信息化改造方案与我们的标准相出入,我们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予以帮助和改进,因为只有信息化工作与具体业务有效紧密集合,才能坚实地走向我们想要的未来。
《中国教育网络》:
CIO与信息化办公室主任的角色职能的关系是什么?
张小平:
信息化业务的角度来讲,CIO应该与校长站在同一高度,具备广阔、全面的视野和格局,并致力于思考如何以信息化来协助学校完成最终的战略目标。具体来说,CIO负责宏观规划与决策,应当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牢牢把握学校发展的战略重心,发掘和意识到学校发展中的哪些难点、痛点可以借助信息化来解决。而我作为信息办主任,任务就是在CIO的指导和引领下落实其策划、设计与方案,想办法将CIO的规划落实到位。所以我给信息办主任一个内部称号:CGO——首席干活官。
同时,CIO还具备高度统筹、协调全校部门和人员的能力。作为校领导,CIO可以协调全校的各类资源并使它们相互补充、互相配合,这是我们职能部门能力范围之外的事,而CIO可以借助自身强大的统筹、协调能力,帮助我们减少工作中的摩擦,提高与其他部门沟通交流、相互协作的效率。
【模板版权声明】
文字 |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王雅静)